【篇一】【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蔡其矫《川江号子》
作者:蔡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歌声远去了,
我从沉痛中苏醒,
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
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
用深沉的歌声
回答你的呼吁。
1958年
【篇二】【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川江号子(蔡其矫)》同步训练题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川江号子(蔡其矫)》同步训练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爵,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槟.bīn 菜肴.yáo 杞.qǐ人忧天
B.槟.bīng榔 慰藉.jí 炙.zhì手可热
C.番茄.qié 烹饪.rèn 差.chāi强人意
D.雪茄.jiā 契.qì约 否.fǒu极泰来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繁衍 概莫能外 不遗余力
C.汲取 泾渭分明 衣衫褴褛 B.衔接 并行不悖 漫不经心 D.吸取 终极关怀 食不裹腹
3.在下列语段的空缺处填上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___________客观世界,通过法
律、道德等制度来___________、群体关系,运用宗教、艺术等形式来___________
自身情感,从而___________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A.改造 调节 协调 极大 B.改造 协调 调节 最大限度
C.改变 协调 调节 极大 D.改变 调节 协调 最大限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工作,说干就千;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
指导员摸得很熟。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
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达到了世
界先进水平。
D.祖国、故乡、少年时的朋友。或者说友情,对,只是友情,不过更浓,更深,
更长久,这一切都在向你招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
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口丁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
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
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怕的秋老虎也已经被秋风赶走,可是特丽珑显示器
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夹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来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6.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有何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足如何表现“川江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人行道
在车来车往的街头, 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 只在一定部位划两条白线, 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 严厉也是一种爱呀, 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 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 至今,心上还有条流血的创口„„
8.概括全诗的主旨(限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体验
10.(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6.①人称的巧妙变换;②词语的复沓与对仗。
7.“川江号子”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容易写成一种应景的咏物诗。这首诗着眼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用力描写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用来侧面烘托号子。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类意象交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
8.要自觉遵守各种符合客观规律的法规。
9.这是一首即事明理的寓意诗,先摄取街头一景,由此生发议论,揭示遵规守法的哲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10.(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
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篇三】【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7、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赏析感受本诗那一种悲壮的意味,特别是其中的悲慨与孤寂 。2、体会诗歌字里行间及其展现的生命意志背后隐藏着的人格的力量。3、了解本诗的语言特点和想象思维。
过程与方法:读读议议评评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船夫激昂的生命活力,了解其悲壮的情怀,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情感导引】
川江在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中,野性十足。卷起巨大的浪涛,朝两岸陡峭的悬崖凶猛的撞了过去,“轰”的一声摔得粉碎,飞溅起无数个浪花和雪白的泡沫。岸边纤夫们正呼着号子拉着一艘木船逆流而上,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他们都裸着脊梁在沿江嶙峋的石岩上和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纤带勒紧他们古铜色的胸膛,汗水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下去。他们高亢的号子声和咆哮的江水声在两岸逶迤的石壁中回荡,发出震撼人心的共鸣。他们以信念、勇气和力量,唱出了人与大自然抗争这个千古不朽的主题。
“脚蹬石头,手爬沙滩,风里来雨里去,牛马一般。拉急流走遍了,悬崖陡坎。”凄婉悲凉的川江号子在峡谷中回荡,汇合着江中的流水声悠扬流畅、逼人泪下。一个船工就是一部历史,揪人心肺的号子唱出了船工的辛酸和苦难。多少年来,一泻千里夹带泥沙的川江不知吞没了多少船只;吞噬了多少船工;吞下了多少纤夫号子手。但是,苦难的生活铸造了纤夫号子手的坚强性格。他们在奔腾不息的川江上,在万夫莫开的激流险滩上,敞开嗓门、高昂豪迈的唱起号子,把一只只木船送到水势平缓的地方,向江河显示出不可战胜的伟力。
川江的激流巨浪冲不走船工、号子客的追求,当他们象一张弯弓聚着力、憋着劲、赤着脚蹬在凸凹不平的石头上,在内力爆发的那一瞬间,发泄出对人世不平的愤怒。雄浑悲壮、跌宕起伏的号子,是川江船工的生活写照。他们以生命创造出人类与江河斗争的最强音。
【知人论世】
蔡其矫(1918-2007)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福建晋江人。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首次发表文章。1942年创作成名诗作《肉搏》,以后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的诗歌作品,对新诗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追求和探索,对新诗的贡献很大。同时,他对年轻一代的培养所付出的努力也是相当大的。他在新诗界的影响不是一般诗人所能企及的。新诗人杰出代表舒婷等便是他亲手培养成长的。
他的诗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和西欧现代诗的营养,写得相当的典雅,内涵很深,又大气。特别是那些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海洋方面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如:《福集》、《波浪》。另外,收在《七人集》中的诗最具有代表性。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美,诗集《倾诉》是他晚年生命绽开的激情之花,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蔡其矫的诗不去描写、回应时代生活,更多关注内心世界;比较纯粹。其精神质素、价值取向是内敛的,并不有意张扬,但非常结实。讲究句式的结构、锤炼、俏丽,是白话的,却有种与日常语言保持距离的疏离感,给人说不出来的雅。无以名之,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白话里的文言”、“白话诗里的律诗”。
【背景】
写于1958年,那是中国最艰难的年份,饿殍遍野,而举国的诗人要么沉默,要么昧着良心还在欣快症的控制下大唱“形势一片大好”的赞歌。当时他正挂职为长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诗人,却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所谓“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看得见的/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滩喘息„„”他遵循的是真实和心灵的律令,而不是宣传和政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艺术原则和审美选择,其中又饱含着多么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在那个颠三倒四的时代氛围里,他却因为这首诗(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了劈头盖脸的批判,批判者只说他破坏了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安定团结,却不追问他那样的不和谐音是否来自真正的社会现实;为了达到表面的和谐,他们不惜牺牲真实和良知。最后,蔡老被定为“漏网右派”,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直到1978年才平反。
【原文】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溅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旋涡到旋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
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1958年
【整体感知】
读这首“号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
【明确】通过一组鲜明的视觉意象,我们仿佛看到悬崖峭壁之下,电闪雷鸣之时,长江湍急的江水打着漩涡,飞箭般的船上的船夫奋力划桨,看到了云彩、树木、野庙,看到了在激流中奋力搏斗的船夫,看到了在大自然和艰难生活中不屈不挠的奋斗者的形象。
从船夫的号子里你听出了什么?
【明确】听出了船夫激昂的生命活力、孤独悲壮的情怀。
本诗按照内容可划分几个层次?
①前九行——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
②中间七行——写搏斗在激流上的船夫
③最后四行——作者发出几许无奈的感慨
【明确】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作者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①部分——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此诗的首行先声夺人,将川江号子的“碎裂人心”撼人心魄的声音展现出来。
——“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溅般的船上。”随后两行交代了号子的源地, 凸显出号子的陡峭与迅疾。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旋涡到旋涡。”接下来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 , 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接着的三行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再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 将号子与生命勾连起来。
【小结】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刻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号子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便自然地转入了“我”的视角。
② 第二部分作者的笔触朝向了船夫{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支桨四个人;/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 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写出了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意象转化为船夫们“千年血泪”, 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出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③ 后四行(第三部分)忽然插入“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问题探究】
一、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川江号子】朗诵,蔡其矫
【明确】“川江号子”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容易写成一种应景的咏物诗。这首诗着眼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用力刻画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类意象会交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
二、如何理解这首诗在当时的特殊处境?
【明确】 如果联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就会发现,在当时充斥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上,它是一个危险的“异类”,连同诗人一起受到了无情的批判。(可参考后面“有关资料”,领会这首诗的遭遇赋予诗的另一层悲壮的情调。)诗中“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歌唱的渴望的袒露;“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在渲染千年舟子的亘古孤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痛苦。
【语言品味】
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一、人称的巧妙变换。此诗中人称变化耐人寻味,诗的第一句就将川江号子拟人化,称为“你”,好似面对面与川江号子对话,使得客观的声音具有了人的感情,使得作者对声音的礼赞变成对生命的礼赞,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
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用第一人称写船夫在闪电激流中的奋勇搏斗,惊心动魄,震撼力很强。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号子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二、语词的复沓与对仗。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是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细细品味。
总结:本诗作者借助于对江上动人号子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与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造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结束语】
长鸣的汽笛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长江两岸再也听不到川江号子了。但是,那世世代代激励人们向上的号子,却以它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登入了中国民间文艺的殿堂,成为民间文化的瑰宝。虽然,川江船工的苦难一去永不复返。但是,记录着人类业绩的川江号子却从狭窄的峡谷中飞了出来,飞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它跨越时空,成为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共同财富,成为永远激励后人的千古绝唱。
【有关资料】
一、关于蔡其矫1950年代的诗(洪子诚、刘登翰,程光炜)
(一)
蔡其矫20世纪50年代初的作品,大都与海(海岛、渔村、军港)有关,是“献给保卫海疆的士兵、水手和渔夫的歌”。这期间,他的艺术道路上显然有过犹豫和矛盾。作为“革命”所培育的诗人,他自然会欣然应合20世纪50年代的颂歌潮流,也加入了对新生活的合唱。不过,因为个性和对艺术理解的差异,也明白在这方面,他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后来,便不再把精力放在缩短与“工农大众”生活的距离上,而更重视创作主体在感知、体验和思考方面的能动性。对蔡其矫来说,这意味着以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人的心灵、情感的健全、美和纯洁。而这一切又与自然风物紧密相联:大自然不仅是思想情绪的“对应物”,在他眼里,而且造就了对人的理想生活的“万千暗示”。
南海上一棵相思树,
在春天的雨雾中沉沉入梦;
它梦见一株北国的石榴花,
在五月的庭院里寂寂开放。
它梦见那里的阳光分外明亮,
是因为它把雨雾留在南海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gaozhong/gezw/22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