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医学……有些学科是否适合本科生学习,一直以来颇有争议。
日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开会议,决定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无论就这件事而言,还是清华作为名校本身,都不免引发外界关注。
面对舆论质疑,清华大学还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其实诸多评论和看法都是基于片面信息和理解在解读,清华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作这样的调整,有大的背景和自己的逻辑,以及清华独特的条件和环境。
效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官网更新至2017年的数据显示,学院在读本科生规模为275人。
5月15日,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清华大学从两年前开始按照大类招生,今年人文与社会大类中不再包含新闻学。
从学科特性来看,新闻专业的应用性比较突出,强调复合与交叉培养,新闻行业也往往需要专家型记者与编辑,即在某一专业领域如医疗有着扎实基础与丰富经验的人才。
金兼斌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新闻传播需不需要设立本科,一直是有不同看法的。美国一些综合排名最顶级的大学,包括藤校系列,也鲜见新闻学本科设置。
今后清华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将着力强化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金兼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需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作为最高学府之一,清华的改革是否会引发其他高校效仿,继而缩减乃至取消新闻本科?
南京大学教授李江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增加本科专业是皆大欢喜的结果,但取消某个本科专业的阻力可不是一点半点。清华这样自己把自己的某个本科专业撤销了,这明显是改革的先河,跟教育部主导的专业动态调整完全是两回事。
根据2019年一项针对我国新闻本科教育现状的研究显示,我国已有681所大学设立了1244个新闻传播本科专业点。厦门大学教授谢作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厦门大学新闻学院依然招收本科生。
金兼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调整并不代表对过去新闻传播办学路子的否定,也不意味着这种新闻传播办学新模式会成为未来的引领方向。
金兼斌表示,每所大学还是要探索适合自己特点和发展定位目标的办学模式,如何理解新闻传播人才面向未来的“知识”和“能力”的内涵,也需要各个院校自己去探索,无需定于一尊。
通识
其实,调整某些学科的招生和培养方式,是清华在学校层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总体调整的一部分,并非只涉及新闻传播学院。
与新闻专业类似,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也很重视实践与应用,强调学科的交叉与复合。
比如教育学,国内就有大学不招本科生。北京大学的教育学院不招收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只招收学前教育的本科。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指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时的,尤其是应用学科,更为复杂多样,并不完全遵循本科、硕士、博士这个既定模式。
比如法律,在美国报考法律博士JD,必须念完非法学本科才能申请。医学也类似,必须修完非医学的其他关联学科,才能去申请医学MD。管理类更是如此,美国高校工商管理MBA明确规定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才能申请。
那么,本科阶段适合什么类型的教育呢?李江赞同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李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某个专业岗位需要的是技能工,那花费四年去学习可能耽误一群有为青年的前途,他们应该花费这四年去干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在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培养方式即按照大理科、应用文科的模式实施教学,第一年设置文、理科大平台通修课程。在教学上,学院注重通识教育,构建扎实宽厚的基础。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谢作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厦门大学也强调通识教育,通识课程占一定比例。
国内闻名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以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于2015年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立起一套北大风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日前,清华大学对外披露了新设立的五个书院,即致理、未央、探微、行健和日新书院。其中,日新书院是文科与通用基础组专业的培养单位。
重心
清华并非放弃新闻传播学科,而是改变培养模式。虽然停招新闻本科,不过清华大学给新闻与传播学院增加了30多个硕士计划。
陈志文指出,中国高校的发展已转入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不仅是学科专业调整,还有层次调整,即培养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毛入学率达到50%。专家指出,从各种发展迹象看,研究生教育会成为下一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研究生规模也在扩张。不久前,为应对疫情缓解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我国决定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扩招幅度超过20%。
事实上,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持续增加。根据已披露的2016、2017、2018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那三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为66.71万人、80.61万人、85.80万人。
而从研究生二十年的扩张史看,增长幅度较大的年份有2009年与2017年。2009年研究生扩招6.45万人,增幅14.45%,那一年全日制专业硕士诞生。2017年研究生扩招13.9万人,增幅20.84%,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
当然,对中国大学来说本科教育依然重要。甚至,李江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本科教育的重要程度远远高于研究生教育。
李江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18到22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对于很多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本科教育完全可以实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塑。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能够影响“人”的成长,而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总之,在某些专业取消本科招生后,高校还需进一步探索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并保障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改革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责任编辑:黄晓冬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gaokaonews/27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