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二作文

足迹命题作文1500字 零的足迹

admin 初二作文 2020-03-15 17:01:18 是一个 足迹

我曾看过一部名为《数字的故事》的动画片。其中有一段描写数字之间比大小的场景:当“9”上场时,一时之间没有任何数字能超过它。而当“1”和“0”同时上场时,竟把不可一世的“9”给比了下去。由此可见,零的确是一个不容小看的数字。

俗语说,“一切从零开始”。如果把新生命的呱呱坠地作为人生的起点,那么整个人生就是从这一点开始一步一步地前进。在逐步的成长与积累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事物存在的意义。用这种现象来解释人生,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人生就是在写一个零的过程。生命结束,必定又会走到出生时的这一点上,零也便销声匿迹了。

但这并不表示人生的意义仅此而已。零有时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结实。回首走过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生的每一步都迈得如此辛苦,每一次攀登都付出过艰苦的努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丰富的内涵,同样这也是一个“零”的足迹所孕育的深刻含义。

那么,怎样才能让“零”的足迹的内涵变得更丰富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零看作是一口沉陷的大井,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实现目标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强者得时无怠,弱者自甘沉沦。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从一无所有到成功,他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有把握住一次机会,才会成功;如果他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他都不会成功。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抓住一次机会,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才能让你迈出坚实的零的足迹。

其次,我们不妨再把零想象成一个气球,何不试试在“气球”中吹入些“氧气”呢?正因为“零”中什么都没有,它才能包容一切,它才会超越自己而去容纳更多更广的东西,从而使自我得到提高,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鹰从生下来就向往蓝天,于是它每天苦练飞行的本领,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日复一日的艰苦锻炼,它终于能翱翔空中。同样有翅膀的鸡,却满足于躲在屋檐下过安适的生活,没有对天空的向往,没有顽强的意志,它再也飞不起来,只有在被恶狗追赶时,才勉强跳上低墙。

战国的商鞅实行变法改革时,不顾官僚大贵族的反对,凭着顽强的意志,坚决进行改革,尽管他最后死于自己所定的刑罚之下,但他的变法却使秦国从此走上强盛的道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同样进行改革的范仲淹却因为遭到官僚贵族的强烈反对而妥协,最终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北宋仍陷于“三冗”、“两积”的泥潭中无法拔起。

我们会被鹰的执着,商鞅的顽强意志所折服,会鄙视鸡的懦弱,会扼腕叹息范仲淹改革的失败。但我们是否想过,正处于青春时代的我们,是否拥有像商鞅一样,为了理想,不顾一切,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力量呢?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勇于开始,即便是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奋力划起意志的船桨,做一个把汗水抛洒在无尽路途上的勇士,这样才能扬帆起航,驶出完美的零的足迹!

记得爱因斯坦曾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和我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你是一个小一点的圆,而我是一个大一点的圆。圆越大,他所接触到的领域就越广,这就表明它越无知。”正因为爱因斯坦有着这样一种严谨而谦虚的科学态度,才能在牛顿的经典物理之外,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学说。

零是谦虚者的起点,是骄傲者的终点。勇于开始,无论你是身份尊崇或卑贱、地位显赫或低下,如果你能拥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治学态度,那么,我们所迈出的零的足迹,其实都体现着对于学习等一切事物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的精神。

零的确充满了神秘与奇妙。也许它表面看来并不显眼,但透过它所看到的内涵又是如此的丰富。因为这,所以人生路上,我们要勇于开始,踏出坚定而有力的人生的足迹。

推荐阅读:写足迹为话题的作文1100字 秋日的足迹足迹半命题作文800字 路边的足迹什么的足迹半命题作文1200字 汤包的足迹写足迹的记叙文600字 童年的足迹以足迹为话题的作文1600字 蜕变的足迹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ezw/12203.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