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植物作文

龙眼树作文

admin 植物作文 2021-11-16 08:18:00 树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龙眼树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龙眼树作文 篇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棵龙眼树已经在那里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那棵树不见了,外公的背也驼了。

  “小心我把你捉到鸭窝里去!”每当外公这么吓唬我,我就会乖乖地从大院门口旁的龙眼树上跳下来。这棵树在我出生前就种下了,鸭子窝在龙眼树一种下时就搭起来了。从小到大,我一直被外公这么吓唬着,可他一次也没有真的把我扔进去。

  龙眼树是外公亲手种下的,一年一年笔直地生长着,就像年过花甲的外公,他的背始终是挺直的。外公是个“被贫穷拉扯大”的人,那时外公还小,曾外公十分贫困,外公在贫穷中磨练出的意志,撑着他一直到现在。听外婆讲,外公年轻时特别爱喝茶,可家里太穷,买不起茶壶,外公就在路边捡了一个破茶壶,还非常高兴。至今,那个破茶壶还保存着。

  外公写得一手好字,可惜我未能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时,外公那高兴的样子。

  后来,我跟着父母来了南宁,每年只有过节时才能回老家,但外公一直留在那旧房子里,在那棵龙眼树旁。后来,表哥表姐上了高中要住校了,家中便只剩下外公外婆了。再后来,家中盖新房了,原来的房子拆了——连同那棵龙眼树。龙眼树被砍了,留下的是一个树桩,但为的是一家人的利益。

  渐渐地,渐渐地,家乡一天天变化;慢慢地,慢慢地,一天一天过去了,龙眼树不见了,外公挺直的背也驼了;静静地,静静地,我们也在成长。

  每当回想往事,外公和那棵龙眼树,仿佛还在我的眼前。

龙眼树作文 篇2

  我爱故乡的龙眼我的故乡是一座古城--泉州。那儿象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又象一支悦耳的歌,一草一朩都令人陶醉。她也是水果之乡,柑桔.芒果.荔枝、......都是家乡盛产的水果。但我最喜爱的还是那令人馋涎欲滴的龙眼。一提起龙眼,不论泉州人,还是从外地来旅游的游客,都会骄傲地坚起大拇指:"泉州的龙眼好吃!"当春天的脚步悄悄来临,龙眼树上的花蕾儿就鼓涨鼓涨的,伸长了脖子,裂开了小嘴,笑盈盈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龙眼树上都挂满了花,一堆堆、一簇簇竞相开放着,在晨光的.照射下,让人眼花缭乱,像是处于仙境一般。细雨如诗,一棵棵龙眼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时的树叶才刚刚冒出,嫩黄的叶子,尖尖的,一撮一撮的,和几颗悬在枝头的小龙眼比赛似的疯长。大概月佘,龙眼赶趟似的换上了土黄色的新装。它象一串串冰糖葫芦持满枝头,压弯了枝头的果树,而果树却像一位位年长的老者弓腰驼背。你轻轻地摘一颗,剥去它土黄色的外衣......当你迫不急待地将它含入嘴中,它的汁水立刻奔向你的舌尖,即儿便是满满一口,然后渐渐地涌向你的忙田,清清的,凉凉的,鲜鲜的。又是甜甜的爽爽的。那种滋味,就象齐天大圣亲自送来的蟠桃,似云里,似雾中,宛如神仙一般。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故乡人民创造了财富,深受人们喜爱。每年夏天暮名而来我客人络络不绝,操着不同口音的八方客人,大把大把的钞票塞满了家乡人的腰包;就是这家乡的龙眼让家乡的男女老少笑得合不拢嘴;也是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让家乡人占尽了风头。嗬!故乡的龙眼,看到它,使我感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吃着它,使我感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甜蜜!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龙眼!广东梅县是我的家乡,它素有“龙眼树王国”的美称。

  今年暑假,爷爷带我千里迢迢地回到这里。放眼望去,山冈上、平川里、庭院内,满目都是苍翠的龙眼树。白云在天上飘荡,鸟儿在树上高歌,好一派南国秀丽景象。

  龙眼树是岭南的常绿果树,树皮暗灰色,粗糙,枝条灰褐色,树龄大的龙眼树冠半径可达一、二十米,树干高达十多米,粗须两个大人手拉手方可合抱。我家老屋旁就有一片龙眼树林,它们像一把把撑开的大绿伞,好看极了。龙眼树的树干大多都是弯弯的,很象我们中国传说中的龙一样在空中腾云驾雾。听爷爷说,最大的那棵树已有七、八十年的树龄了。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龙眼树上长满的绿叶翠绿欲滴;龙眼树的花是淡黄色的,闻起来特别香,吸引一群群蜜蜂前来采蜜。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令人看后无限兴奋。

  夏天到了,一串串圆溜溜像佛珠一般的龙眼成熟了,它的外皮是黄褐色的,果脯晶莹剔透,轻轻一咬,汁水从果肉里拥出来,甜津津的,特别好吃。傍晚一到,大人坐在龙眼树下的藤椅上喝茶、聊天、乘凉,小孩在树下嬉戏玩耍。

  龙眼的用途很多,可以生吃,可以制成罐头,可以晒成龙眼干。它是保健珍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可溶性糖份,听说还有抗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和养颜抗衰老作用呢。

  我爱我那如诗如画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龙眼树。

龙眼树作文 篇3

  我的老家有龙眼王国的称号。山坡上,大路旁,地埂边,房前屋后,真是见缝插针,到处都栽种着龙眼树。

  龙眼树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他们的皮没有花朵那么娇嫩,上面裂了一道道缝;他们的叶子光滑嫩绿,像贴了面膜似的;他们的果实成熟后,又甜又好吃,味道可口。

  春天,向四方伸展的龙眼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这些龙眼树就像小帐篷似的。下小雨了,老人在树下照样能下棋,锻炼身体,孩子们在树下照样能玩耍。龙眼树为我们立下了挡雨功!

  夏天,龙眼树上的枝叶更加茂盛了。中午,此时的太阳是个大火球。我们走到树下,顿时就凉爽起来。龙眼树为我们立下了遮阳功.

  秋天,龙眼成熟了。既大又甜的龙眼叫人见了直流口水。摘一个吃掉,又甜又好吃。吃了第一个,你还想吃第二个,第三个&fwJiA家家户户都收了一筐又一筐的龙眼。龙眼树为我们立下了献果功。

  冬天,龙眼树叶落得遍地都是。我们落叶扫在一起,拉回去,堆起来。刮风了,我们就抱些树叶,生火取暖,火苗旺旺的。一会儿,我们全身就热乎乎的了。

  老家的龙眼树,我喜欢!你在我们的生活中立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功劳。

龙眼树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东莞市东城区光明村,太阳温暖。家乡有许多新鲜的水果,其中最令我想念的是我最喜欢吃的龙眼。

  阳春三月,细雨如风。一棵棵龙眼树贪婪地吸着春天的甘露,开花结果啦!

  到了夏天,龙眼成熟了,爸爸爬上龙眼树上摘龙眼,摘完龙眼回到奶奶家,我迫不及待地拨开来吃,打开龙眼皮,一粒透明的果肉包住一颗黑黑的龙眼核,一口放在嘴里吃着,甜甜的,肉脆脆的感觉,好吃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龙眼!

龙眼树作文 篇5

  我们学校操场的北边,有二棵亭亭玉立的龙眼树,它们一年四季常青。这两棵龙眼树紧紧地依靠在一起,好像两个双胞胎兄弟,手牵着手,正在跳一曲欢快的舞蹈。

  二棵龙眼树的主干并不直,有的还弯曲得很好像画上画的一样。龙眼树的树干是棕色的。你如果用手去摸一摸树干,你会觉得很粗糙,好像老人的皱纹似的。树干上还隆起一个个疙瘩,有的远远看去好像一只只眼睛,正凝视着前方,枝干上有许多须根,好像老人的胡须似的。风吹来,它们又好像少女摆动着柔软的头发。有些调皮的小男孩,伸手去拉那一根根树须,可树爷爷仍然是那样慈祥,那样亲切。龙眼树的叶子十分茂盛,叶子有深绿色的、浅绿色的、嫩绿色的,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绿光。风吹过来,树叶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好像在唱着一支欢快的歌,又好好像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笑声。

  有了龙眼树这片绿荫,这儿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游戏场所。不管晴天还是阴天,大树下总是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

  龙眼树好像二个卫士日日夜夜守卫着宽阔的操场。远远望去,大树挺立在操场上,衬着蓝天,好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龙眼树作文 篇6

  离家不远的马路上有三四棵高大的龙眼树。壮大的枝干,浓密的叶子,从远处望去,犹如一只碧绿迷人的大乌龟。一条公路从树下直穿而过,这树也成了村子的标志性风景。

  小时候,总喜欢到龙眼树下玩耍,拾一根从树上掉下来的枯枝在地上画画、写字,就这样度过了半天的美好时光。有时会和小伙伴们在树下玩游戏,嘻嘻哈哈很是快乐。或是独自一人来到听树上鸟儿欢快地歌唱,听过往村民的闲谈,哼新学会的歌曲……几棵树、几种声音构成了我孩童时的天堂。

  每到龙眼上市时节,路过这树下的孩子都会仰起小脸蛋,看着那满树的果实,口水不住地在嘴里打转。那几棵龙眼树是私人的,村民们都不会主动去摘那果实。等到主人终于要摘果了,树下非常热闹。四、五个大人,七、八个箩筐,一大群孩子,大人在树上摘果,箩筐在地面和树枝间穿梭,孩子们则在树下忙着捡从树上掉下的果实。龙眼树的主人会将一些果实抛到地上,让过往的村民也尝尝果实的鲜甜,空气中充满了欢快的因子。

  树下不仅摘果时热闹,“烧炮”时更是。村里有个习俗,每年的正月十六烧炮。当天很多人慕名而来,家家杀鸡款待前来观炮的亲朋好友。龙眼树旁有一块较空阔的庄稼地,村人管那地叫烧炮地。当天会有一些小贩在树下摆卖,有牛杂档、水果档,玩具档……树下人来人往,偶尔一两辆车驶过,那热闹的情景绝不逊色于集市。

  前两年,因为村上修路砍掉了其中一棵树,其他几棵树也锯断了好些粗壮的枝干。当年一起在树下玩耍的伙伴,如今已分散在各地求学。风景依旧,当年的岁月却再也找不回。

  清风拂来,带走了曾经的岁月。满树绿叶,落下了一地的回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zhiwu/202112/971839.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