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植物作文

描写树作文

admin 植物作文 2021-11-22 08:18:00 树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树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树作文 篇1

  早晨一睁眼,就看见窗外淅淅沥沥的碎雨,欢快的敲击着透明的玻璃。顿时,我的心情也像细雨般明亮了许多。昨晚约好朋友去莲湖公园游玩,我一番洗漱后,早早就同朋友会了面,一起走到了公园。

  雨还没有停,轻轻的滴着。整个公园都笼罩在烟雨之中。小船悠悠浮在水面上,与亭子相做伴;柳树轻柔地摆动墨绿的长发,与倒影相做伴;绿水缓缓荡着大大小小的涟漪,与雨水相做伴......

  朦胧 清晨的雾还没有散去,空中又下起了雨。雨洒在水面上的珠,又溅起,留下缕缕的水蒸气,与早雾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朦胧的画。这朦胧,笼罩着水,使这一切的一切变得神奇,像影子般久久不能散去。远处的桥,隐隐约约;近处的亭,扑朔迷离;一切的景,弯弯曲曲,像画一般卷了起来,了我的记忆深处......

  雅致这雨可下得真活泼啊!迅速跌进了水,一跳,荡起了小小的水纹,又快速的隐去了。如此干脆,如此利落,如此轻捷,如同孩子一般,像捉迷藏一样,冲着路人一笑,却很快就消失了。柳树下的水波很大,也荡得很开,像莲花般优雅得绽放......

  青春 雾气笼罩着满个公园,也笼罩了我的心灵。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像块半透明的纱,往往让人摸不透,摸不深。青春也孩子气,像雨珠般明亮,轻盈。它不懂老师的辛勤教诲,不懂家长的“唠唠叨叨”,只懂同龄朋友们,那依然长不大的话......

  母爱 这个公园,是一个圈。它有树,有水,有亭,也有宽阔,有细腻,有包含。那水就好比是我们——天真的孩子,顽皮,淘气,活泼,执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想着与一般来的紧紧张张,使家长们措手不及。而湖四周的树,也就是母亲,以他广阔而宽容的心,接受着她的孩子,赞赏他,鼓励他,包容他。使天真的孩子们笑得更自由......

  雨,略稀了些。我踩着湿湿的泥,挥挥手,一扭头,扎进了雨水中......

  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小作者从“朦胧”、“雅致 ”、“青春 ”、“母爱”四个角度,描述了在莲湖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描写树作文 篇2

  我的花台里有一盆被浓叶遮盖住的树根,虽然它长得是那样生气勃勃,却早已无人问津,和旁边的剑竹一样同是无涯沦落人。它是妈妈从西山的一个小花市买来的。现在已不能从那密密的枝权中找出它本来的面目了那交织着新叶如同一张牢靠的网,又似乎是一层膜陇的绿纱,把她严实地包裹起来。

  瞧!有的小叶子贴在了树杆的怀里,像在吃奶的孩子,迟迟不肯长大。有的向上挑起不少,像正处在我们这段最富好奇心的年华中似的,使劲探着脖子向四周张望着。我不大去花台,不过去了就总会顺着看上它一眼,虽然它长得那样的旺盛,可我总觉得有些悲伤,好像它是一个可怜的双儿,已很久没理发了,也总会突然记起蓬头稚子学垂轮这首学习时总记不住的古诗。也许我和树根本来就有着本解之缘回想起来树根的历史是辉煌的。年轻时的它只是一个赤裸裸的光杆司令,那样的古朴典雅。曾被我们家誉为艺术之星,还特地移值到淡雅的景德镇瓷盆里当做装饰摆在我的书柜里。有一次,我偶然发现树根上抽出了几个嫩嫩的新生命,全家着实激动了一,各自夸耀自己的功劳大。我还特地和它亲呢地留了一张影,作为纪念。后来因为时光的穿梭,家里人都成了大忙人,由于时间关系,对树根只能给于浇水和定期施肥了。没想到才两上星期,它就放肆了不少,一枚枚新绿的嫩芽都相继暴开了,抽出了长短不一的满桩的枝,像一团乱草。终于有一天妈妈说:这盆树根不行了,这小鹏子很精致,先腾出来再说吧。我和爸爸都没说话,算是默认了树根搬家了,全家人对它的感情已渐渐淡漠了。把它放在阳台上,任其自生自灭。爸爸妈妈觉得它已经没有艺术价值了。我却固执的认为树根是从古朴中获得了新生,变成了和谐的自然美。不过我更希望爸妈像对待树根一样对我。在我小的时候,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培养我的兴趣习惯,管束我。

  当我长大了,可以分清是非时,就可以让我自由发展,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小树根,加油呀,我会和你一起默默地成长,追逐着属于自己的理想。

描写树作文 篇3

  我们学校有一棵古老的香樟树,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它高大粗壮,引人注目。 说它高大,树梢都超过五层楼顶了,说它粗壮也够惊人的,那灰褐色的树干六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呢!树枝非常粗壮,像无数只手臂,又像一条条龙缠绕着向四周伸展。树叶一年四季都非常茂盛,它像一把巨大的绿伞,罩住大片地面,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只撒下无数细细圆圆的光斑。每当烈日当头,全校师生经过这里都感到舒心凉爽。

  我和我的小火伴最爱在这棵大樟树下打羽球,跑步,追逐玩耍,做各种自己喜欢的游戏。轻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哗啦地响,大樟树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看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快乐地学习,幸福在成长。 我爱你——学校的大樟树。

描写树作文 篇4

  春天到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一棵树的枝干上,一个小嫩芽出世了,它探出脑蛋,左看看,右看看,到处张望,很好奇。它问这边的一片大叶子:“你是谁?”大叶子回答道:“我是你爸爸,你才出生的。”它还看见旁边有许多和它一同诞生的伙伴儿。

  天气渐渐转暖,小嫩芽慢慢长大。夏天到了,满树都是肥厚的叶子。叶子是碧绿的,很光滑。一阵风吹过,“沙沙沙”,小树叶和他的小伙伴唱歌,跳舞,嬉戏,满树都是欢声笑语。老人们一边在树下乘凉,一边谈笑风生。孩子们呢?调皮的孩子在树下跑来跑去,还有一些爱看书的孩子,就坐在大树底下看书。小树叶看到这样的场景想: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美好啊!

  天气渐渐凉了,秋天到了。秋风一阵阵吹过,小树叶生病了。一天天过去了,小树叶渐渐失去了光泽,碧绿转眼间变成了枯黄色,光滑油亮的表面现在变得粗糙暗淡。小树叶说:“嗨,冬天马上要来了,我也不行了,但是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也要坚持下去。”

  冬天到了,寒风吹拂着。许多叶子都凋落了,小树叶用力地坚持着。寒风越刮越大。小树叶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但还是没能坚持住。慢悠悠地飘了下来,落在了厚厚的白雪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树叶也是很伟大的啊!

描写树作文 篇5

  炎炎夏日一到,正是我们家龙眼的盛产季节。

  爷爷他们老一辈的.人,很早之前就把龙眼的种子种在土里,他们把所有的精神全部用来照顾龙眼幼小的幼苗,把所有心思全部用来陪龙眼小树,把所有眼神全部用来注视龙眼大树,因为有它们,我们才可以坐这棵大树下天天聊天、天天乘凉、天天嬉戏,真不愧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啊!

  我们每个星期日都会回到老家,去看看花、浇浇水、摸摸刚出生的小芽,等到叔叔和姑姑们回来后,大人们就坐在龙眼树底下聊天、泡茶、乘凉;我们小孩子就东跑跑西跑跑,没有一个地方我遗漏的,等我们玩到各个汗流浃背,衣服上没有一处是干的,我们就会像老牛一样,喘着气,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龙眼树下休息。

  对我们来说,老家的龙眼树像游乐场供我们玩,龙眼树下就像休息的地方,让我们把心里的不愉悦的事情全部一扫而空,坐在龙眼树下乘凉,让我们心灵更平静。

描写树作文 篇6

  一颗高耸的树无力的摇晃着枝叶,这是它生命中最后的挣扎,可惜无人过问。终于,经过一阵痛苦的折磨,它倒下了,永远的倒下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树根紧抓着土地。

  对于那个树根,或许被人们抛出,晒干之后用作燃料;或许忍受曝晒和雨打,最终变成一堆朽木。

  如果那个树根是上好的木材,并且足够大,也许他会被艺术家们做成根雕。那时,它将会进行一场整容手术,然后再涂上一层厚厚的漆,永远挺着胸膛静静地死在某位暴发户的家里。

  如果那个树根处在一棵茂密的大树下,那么,它的价值将会得到提升。当路人们在烈日下行走疲累时,它将会成为路人们的歇脚处,一面闲谈一面纳凉无疑是最轻松快乐的。人们也许会夸赞它,那时,它也会毫无挂碍的沉睡。

  庆幸的是,那个树根依偎在河边,没有人会留心关注他。

  时间在树根的根须中偷偷溜过,树根上已有新芽钻出,这是它的灵魂。疏密的年轮上已铺满尘土和鸟雀的粪便,没有人想接近它,只有一些小孩子兴致勃勃的捧着胶泥向它奔去。他们用清澈的河水刷洗着树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胶泥在反复的揉捏中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物体,在日光和风的烘烤下,胶泥变得越来越硬,不久,他们便满载而归了。

  傍晚的时候,树根静静地站在那里,遥望着夕阳若有所思。一只小蟋蟀轻松地跳了上去,藏在树根的裂缝中轻轻的吟唱,他带来了热闹而不是孤寂的黑夜。这时,一群演唱家涌了过来,萤火虫也相簇在树根周围,好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天气渐渐凉了,黑夜的歌声渐渐消逝了。雾气打湿了新叶,它们必须耷拉着沉甸甸的脑袋在氤氲中寻找光亮。当公鸡的鸣叫刺破黎明时,那些嫩绿的芽和油绿的叶便能享受它们的旖旎阳光了。

  春夏秋冬,那些不起眼的绿渐渐变成了枝柯。就在那个树根上诞生了一簇崭新的生命,它已不再是小树,而是那个树根的灵魂。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zhiwu/202112/971722.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