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盛典上,中国作家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人,全国上下无不为之欣喜若狂。而莫言先生在获奖后表示得到此奖感到“惊喜而惶恐”。但是我想广大的人民群众心中只有“喜”,却并未感到震惊。而莫言先生感到“惊”是因为没想到自己会获奖,但为什么感到“惊”,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其实大多数人不感到“惊”,只感到“喜”也是有原因的。华夏文化自炎黄时期已经经历了五千年风风雨雨的洗礼,经历了悠久岁月的沉淀,对世界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并不感到“惊”。那为什么感到“喜”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此次莫言先生获奖代表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融入中国,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因此,广大国人为此喜上心头。我想着不尽是国家之喜、国人之喜,更是世界之喜,文学之喜。
那么又为什么说是文学之殇呢?华夏文化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从神农氏发明文字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从贞观之治到清军入关,华夏文化饱经沧桑,伴随国家起起落落,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此伟大的文明却从未获得世界的认可,从未让外国人为之倾倒是多么可悲啊。就拿诺贝尔文学奖来说,在诺贝尔文学奖诞生的几百年来,从未有中国人获得此奖项。回顾历史,鲁迅先生、老舍先生都与此奖擦肩而过,对于一个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的国家的文化来说,这是一件遗憾的事。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信里面提到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上海的时候听说鲁迅的名字,想请刘半农帮助,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是鲁迅先生在回信中直截了当地表示拒绝提名,原因是国家处于危难,个人荣辱得失在国家面前不值一提。后来,老舍先生也获得提名,但却不幸逝世。就这样中国人两次无缘此奖。不过中国的文学成就远远不止这些,未能获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中国文化之美有两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就是语言美和文字美。中国文化语言美的一大特征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美妙动听,能用简短的几个字塑造出丰富的意象。因为中国近代腐败衰落,导致众多文学奖项的评论者都是黄头发、绿眼睛的欧美人,所以参加评比的文章打偶要被翻译成英文,导致语言美荡然无存,使文章大打折扣。文字美也是一大特色,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王羲之、顾恺之等著名书法家,世界上只有中国的文字有如此高的文学价值,能够作为艺术品欣赏。但是自从电脑被发明,文字美也不复存在。因为这众多因素导致中国文学一直没有走向世界,我想这才是莫言先生“惊”的真正原因。
我想莫言先生的获奖仅仅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一个开始,我也希望这样的“文学之殇”今后不再出现。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xushi/25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