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见过寒山凝碧,江南烟雨,见过丹青妙笔,春风十里。我推开天窗,得以窥见满庭芳华沐天光。
我心心念念的,究竟是何方风雅?芳华赏不遍我心心念念的,是花灯如昼下的盛世大唐,是多情儿女望不见的长安洛阳,是汨罗江中浮沉的孤魂,千百年光阴流转,江鱼吞不下你一根铮铮傲骨。
我推开天窗,见少年意气,怒马鲜衣。我见青莲居士醉卧而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我见柳三变宦海浮沉,一身白衣一身裁。他太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见朱厚照放旷潦倒,戏弄乾坤,“朕在榆河亲斩虏首一级”。我见屈原洋洋洒洒,一曲离骚,“哀民生之多艰”,诉尽衷肠。我还见杜少陵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便“涕泪满衣裳”。我见安史之乱,妻离子散,见霓裳羽衣曲替了玉树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终入百姓家,见飞阁流丹于纸醉金迷中错付,前朝遗都已长满鎏金谷物。史册太多沉浮。
芳华赏不遍,醇酒寄风尘。天光中夹着凛冽的风,我看不清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推开天窗,我只得见史册的浮沉长河中模糊面容,或狂放或悲戚,或迷醉或清明,都是她的儿女,都是她的血脉。长风饮不尽我心心念念的,是那一天天方破晓,硝烟已燃,是那一方杀伐惊起,满船英魂沉入海底,是那一声雷霆炮响,琉璃瓦碎,国门大开。我推开天窗,见民国八年的青年学生青衫磊落,满腔愤火,振臂高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见海峡那头戚戚艾艾,苍苍凉凉,军民热血染不透山川,哀鸿遍野传不回故乡。我还见那一曲缠绵了半个江南的《秦淮景》生生扯断了琵琶弦,满地的废墟与尸骸里藏着孩童的眼,南京城上空笼着驱不散的灰烟。我又有幸得见那身着黑褂的瘦弱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愿青年学生能摆脱冷气”,见朱自清满身风骨,“不为五斗米折腰”。天窗外的粉末簌簌扑落在眼前,天光捎来血红色信笺,上书“致那十四年”。
长风饮不尽,霜雪埋烽烟。漆黑的矿灯颤巍巍地照了几百年,灾难如长白山头的飞雪终年不减。我追寻她的脚步,步步皆是骨血。可她依旧怀着赤子之心,如清风明月,似寒梅傲雪。天光失了神色,窗扉紧掩。
青山遮不住,我心心念念的是她终于拥有话语权,是她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接儿女们回家的誓言,是她重立于世界之林,不再退却。
我又推开蒙尘天窗。我看见利比亚撤侨时,客机邮轮货船海陆空三路并进,接回同胞。我看见天津码头失事,各地声援。我看见怀古风潮掀起,与历史遥相举杯。这一杯,敬那千古流传的神州风骨,敬那百世流芳的温良恭俭,敬那绣口一吐便成就的半个盛唐,敬那流淌着江河谦卑之骨。
这些老旧而沉重的记忆,是值得永世流传的珍宝。尽管它被覆了几杯黄土,也依旧是遍布鲜花的土丘,也依旧是青山之下东流而去的蓬勃血液,那样有生机,怀热意,挟卷过车辙下枯黄草根,哺育过离群的孤雁,最终汇入民族的躯干。
我那历尽了风霜雨雪,洋枪炮弹的祖国啊,终于终于沐浴天光。
我的祖国啊!我推开天窗,得见你千载风华,百年沧桑,见你从山川破碎到河清海晏,愿你晦暗尽散,长浴天光。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wtc/xinqing/27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