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写作指导 > 写作方法

提升英文论文写作的方法技巧

admin 写作方法 2016-09-22 08:18:00

  有些人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有些人却想破脑袋才能挤出几个字,几句话。写作写的好并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不断积累,掌握了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成为写作能手。

  1.精读文献

  拿最常见的理工类英文文献举例,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ethods and materials)、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s)、结语或应用前景(conclusion& implication)和SI(supporting information)。各部分大致讲什么的,什么写作套路……不清楚不要紧,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下一步,目的是为了让你读的时候思维上有种切换。

  讲真,如果你一头扎进去开始读,读一会儿保证迷糊。而如果带着这些对结构的理解或疑问去读,你就会发现:哦,原来abstract里是没有废话的;introduction里面除了引出我为什么做这个实验以外基本都是废话;methods and materials这人写的这么模糊,肯定不是为了节省字数就是自己也很模糊吧;results and discussions 这部分车轱辘话来回说肯定是实验数据不够或者机理挖的不够深,呵呵,都是套路;conclusion & implication 还说什么有待进一步研究,呵呵; supporting information数据这么少,你在这糊弄鬼呢……

  2.背诵文献(Recite)

  相信大家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道理。就是说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诗的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

  论文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多读多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有一定的输出。而大家多读多看的目的是能够对论文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每个部分的写作都是有一定的固有的套路的,每个部分的内容该怎么表达,时态语态是怎么样的,通过背诵文献能够使得大家有很深刻的理解。当然,你需要背诵的文献,最好是跟自己研究较为相关的,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

  很多人常说,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实际上,这么做的目的只能是做到了读懂,但是其实并不能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什么帮助。所以小编建议大家背诵跟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

  3.改写文献(Rewrite)

  改写文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凝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对思维有一个更高的训练。类似于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然后家长会让小孩子复述一下这个故事,能够极大程度地训练思维。

  推荐一篇论文《How to read a paper》,建议将论文进行拆解。

  第一类拆解: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里面碰到的比较有用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对自己讲一遍;

  第二类拆解: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之前碰到类似的文献,类似的文献里面如何做这些研究的,用的什么样的方法?

  第三类拆解:我以后要怎样用?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使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而非笼统的。以后我研究什么样问题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东西用在上面?

  4.循环往复(Recycle)

  循环往复的意思是想说要重复上述的三个步骤:精读文献,背诵文献,改写文献。量变达到质变,在有足够的积累之后,相信你的论文写作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水滴石穿是常见而神奇的自然现象,说它常见是因为人们对之已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说它神奇则是因为作为无骨液体的水滴竟然可以在坚硬的石头上砸出坑来!美国的马尔科姆曾经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做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以上,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条定律已经被各行各业的权威、领袖、翘楚、大享反复印证:人们专注于一件事的精力付出的越多,往往在该领域的表现就越出色,重复的努力,可以帮助我们像1.01的N次方那样加速前进甚至飞跃。盖茨编了几万条程序,终成计算机界的传奇;乔丹投了几万次篮球,终成篮球运动的泰斗。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即使没有发生奇迹,至少也会战胜自己。若是能再多学学反复倒油的卖油翁和反复试验的爱迪生,或许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zuowen/xiezuozhidao/xiezuofangfa/202209/294471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