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描写这些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月上柳梢头,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但愿人长久,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林杰《乞巧》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李商隐《嫦娥》天阶夜色凉如水,____杜牧《秋夕》莫道不销魂,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秋谁与共孤光。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王安石《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轻汗微微透碧纨,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____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素衣莫起风尘叹,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燕子来时新社,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彩线轻缠红玉臂,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此生此夜不长好。
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来映九枝前。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忠魂一去讵能还。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极目烟云静不收。珠帘枕簟芙蓉浦,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香罗叠雪轻。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时清日复长。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七夕 七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归心折大刀。水路疑霜雪。
诗句或名句中含有传统节日的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不能洗得直臣冤。《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把酒话桑麻。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守岁”除夕这一天。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挑灯夜未央,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泪湿春衫袖。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遥指杏花村。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不能洗得直臣冤;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尽写檀郎锦绣篇。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有关中国重大节日的诗句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求采纳,赞同】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0
表示传统节日的诗句有什么?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sucai/guwenshici/31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