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考|News

2020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评析:以立德树人

admin 中考|News 2020-10-11 11:12:18 中考 北京 历史

2020年北京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统编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试题凸显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本质,在历史的情境中考查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的积淀。试题传承红色基因,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和全国劳模表彰活动等素材激发劳动热忱、塑造奉献精神。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将 “北京城市变迁”“防疫抗疫”“治水利民”等时代话题引入试卷,展现先民智慧,强化社会责任,塑造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

一、积淀历史知识,考查学科能力。

试题全面渗透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综合地考查了初中毕业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基本学习方法的习得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状况,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1。紧扣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聚焦主线,立足主干知识,考查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图画与文字配合恰当,卷面美观,文字活泼,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选取了张仲景、唐太宗、孙中山、毛泽东、瓦特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在历史上做出的杰出贡献。还选取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新文化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十月革命等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认识他们的历史作用。

2。创设问题情境,聚焦学科能力。

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合理创设学术情境、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试题引用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创设学术情境,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加以说明、解释。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在考查内容和学习方式之间,找到契合点来体现学法指导。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宏大话题创设社会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学术情境的创设,如:第1题,以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发现为背景,考查同一历史阶段的半坡遗址;第25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史实来解释历史学家的观点,使学生体验历史研究的一个过程。

试题在梳理主干知识的过程中,强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厘清知识内在联系,构建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立足历史视野,欣赏多元文化

1。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试题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考查,如:第2题展现了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第3题从古代治国方略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5题以飞天这一识别度很高的形象标识为切入点,加深了学生对于民族交融的感悟;第7题立足于中华文化圈的概念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取得的辉煌成就。32题第1问,将中国古代的优秀科技文献与科学家的辛勤奉献进行有效结合。34题第1问及第3问,通过对考察地点设计以及文化特点的分析,关联京味文化。试题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尊重、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关注热爱,进行了有效的交融与发扬。

试题选取了中国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建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史实,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充分感悟: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适度关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如:第21题解读了人文主义的重要含义;24题认识了《拿破仑法典》的历史意义;31题第2问分析了19世纪欧洲人应对疫病手段的变化及原因。再例如:32题第3问提炼“达尔文学说”观点、概括马克思对于劳动作用的认识,立足于在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挖掘现象、展现成就,帮助学生实现从宏观人类社会演进的视角来解读历史问题的高站位与多维度。

三、结合情感体验,形成人文素养

1。修身

试卷以重要人物的榜样作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考查鉴真、郑成功、孙中山、哥伦布、麦哲伦、甘地等重要人物,引导学生从英雄人物对各领域的推动作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重视劳动实践的作用,从古今各国的劳动智慧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激励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的劳动。

如:32题第1问,学生通过《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著作,认识到我国古代科学著作是从人民的辛勤劳作和智慧中产生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通过概括贾思勰、徐光启、宋应星等著书立说的共同点,认识到有志之士身体力行,汇总人民劳动成果,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2题第2问,列举瓦特、达尔文、马克思的理论认知。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认识到各领域的劳动与实践对世界文明的重要作用:促进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探索科学与真知、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实践的乐趣,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劳模表彰活动,见证新中国对劳动者的尊重,引导学生认可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

2。齐家

试题注重北京地方史,形成家乡认同感。如:第9题、第34题,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体验中感悟文化、将知识成果与历史素养转化为实际运用。从触摸身边的历史元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体验北京地域文化、关注家乡,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

第11~17题,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中,各阶层反抗外来侵略、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救亡图存的历程,感悟在中国最危难的关头,一批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的牺牲精神;从他们的成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治国、“怀”天下

试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方式,构建治国理政的思维与观念。如:第31、33题,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与数据,对比中国与世界抗击疫情、治理水患的途径与道路,逐渐认同中国制度的先进性。

试题力图从古今历史发展中,塑造大国责任担当、共同协作的意识。如:第17、28和33题第4问等题目,引领学生认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球抗疫等重大事件中,摒弃成见、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这一情感转化到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基于学科融合,提升历史素养

1。关注社会现实,凸显学科价值

试题着重体现学科内、学科间以及学段间的知识和能力的内在联系。比如学科内的综合试题整体着眼点放在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和一些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上,以期形成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搭建历史的骨架,以主题为线索编织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网络。体现出历史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跨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阔,综合性比较强的特点。

如:24题考查拿破仑《民法典》具体条款所展现的价值。《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该题运用主干知识从法律视角呼应2020年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如:31题第4问通过抗疫主题海报创设情境,考查学生概括材料能力,汲取人类历史上对抗疫病的经验和智慧。

32题从劳动视角切入,通过考查主干知识,贴合“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目标。

2。打破知识边界,体现融会贯通

学科间的综合主要是体现出试题关注学科间的联系,适当体现了历史学科与语文、地理和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之间的融通。比如第4题、15题通过历史地图考查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比如第22题和34题第1问、第3问依然注重与地理学科的自然联系。学段间的综合主要是注重考查学生的九年学习积累,尤其是长期形成的历史阅读习惯和广阔视野,注重考查从各种类型的材料当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领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涵养身心。

如:第2题、5题和31题第4问,从人文视角体现学科融合,借助甲骨文、敦煌飞天、抗疫主题海报等文字艺术材料作为情境,考查甲骨文、民族交融等学科主干知识。

第8题、29题和31题第1、2问,从自然科学视角体现学科融合,借助数据图表、生物医学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参加2020年北京市历史中考的考生是使用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科书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在全球抗疫的特殊时期长时间居家复习应考的一届学生,历史试题的命制考虑到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寄希望于调动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和责任感,将这段“特殊”的经历转化成为其人生成长的助力。

撰稿人:

丁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历史教研员

王绯,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

李鹏,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历史教研员

刘兴隆,北京市第八中学亦庄分校历史教师

马源驰,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学校(首师大育新附属华电附中)历史教师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zhongkaonews/285174.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