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中,超1.2万人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勇敢扛起疫情防控重任的“90后”医护人员群体,有着怎样的就业特征呢?麦可思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
研究数据显示,“90后”在“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的比例近几年不断上升,更多“90后”选择到各类康复、养老、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就业。约2/3“90后”医护群体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起薪较低但职业发展中期薪资涨幅较大是该群体就业特征之一。具体分析如下:
“90后”从医比例上升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更多的“90后”大学毕业生进入“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
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从2014届的4.8%上升到2018届的6.2%,五年上升1.4个百分点。2014届至2018届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的比例均稳定在7.5%左右。
更多“90后”选择到医养康护机构就业
毕业半年后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的2018届大学毕业生,大学期间就读于哪些专业呢?麦可思数据显示,占比较高的前5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占比较高的前5个高职高专专业分别为护理、临床医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养结合、社区和家庭护理等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相应的用人需求在不断增加。麦可思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到各类康复、养老、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本科毕业生从2014届的18%上升到2018届的21%,高职高专毕业生从2014届的26%上升到2018届的29%。
毕业三年后薪资明显提升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医护人员存在不小的缺口。与此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的话题近些年也一直备受关注。对于在“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的“90后”薪资情况,麦可思进行了深入分析,数据显示,该人群有着起薪较低但职业发展中期薪资涨幅较大的特征。
具体来看,毕业半年后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的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本科:4703元,高职高专:359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科:5135元,高职高专:4112元)。2015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的月收入为6829元,较半年后(3516元)增长3313元,涨幅比例为94%;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的月收入为5384元,较半年后(3031元)增长2353元,涨幅比例为78%。
“工作能力不够造成压力大”的问题需关注
麦可思数据同时显示,虽然毕业半年后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的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并不占优势,但该群体的就业满意度(本科:69%,高职高专:65%),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本科:68%,全国高职高专:65%)基本持平。
就业满意度被认为是从业者工作积极性的“晴雨表”,麦可思进一步对该群体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收入低”(本科:70%,高职高专:77%)确实是他们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因素之一,而该群体因“加班太多”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比例(本科:20%,高职高专:1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本科:26%,全国高职高专:24%)。这可能是因为医护群体对于需要超负荷工作的特殊就业环境有着充分的认知和理解,面对复杂的医护过程和服务对象有更强的奉献精神。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因“工作能力不够造成压力大”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比例(29%)高出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随着医疗产业的升级及社会需求的持续增加,该行业必然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求,高校尤其是医学类院校,更需做好对医学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
数据说明:
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9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5.2万份,高职高专生样本为15.1万份;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5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份,高职高专生样本为13.8万份。
来源及数据分析:麦可思研究院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edu-news/news/207068.html